2024 年第二季度游记

截止到 2024 年 6 月底,我一共去了 6 个城市旅游。

他们分别是天津蓟州、金泽、朔州、呼伦贝尔、满洲里、保定。其中呼伦贝尔和满洲里是在一次自驾里面路过的两个城市。

相比第一季度少了很多,因为 Q2 去上海出差了很久,而且中间有一个母亲节,需要回家陪老妈,所以整个第二季度至少有 3 个周末是在苏州度过的。

我爸妈无情拒绝了我周末江浙沪周边游的盛情邀请,二季度出游的机会自然比第一季度少了些。

考虑到金泽是苏州的姊妹城市,某种角度来说也算是回家了(笑)。

天津蓟州

天津蓟州的旅游发生在 2024.3.30,算是Q1的尾巴,但不知道为什么 Q1 的游记写漏了。

考虑到我实在是太喜欢金泽了,为了保证一种形式上的美感,我不想在游记的一开始就写它。

我们去的是天津的盘山风景区,没有去独乐寺我自己觉得自己都有点大病,但是方向盘不在我手上。由于同行的人里面有一位胖子,实在是体力不支,盘山也是没怎么玩的,就跑到天津一个不知名的村子开始搞起了行为艺术。

中途的时候发现有一个水库,很想进去看看,但是被保安大叔拦住了,说是水库旁边危险。

几个人商量了一下,产生了如下的对话:“哎呀你看我们大老远跑一趟也不容易,大爷你看你在这守着也很辛苦。”

塞了点钱。然后大爷说:“好的,注意安全。”

晚上在蓟州本地的一个餐馆吃饭,先不说饭菜好不好吃,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蓟州虽然已经撤县划区很久了,但是大众点评上面,还是独立的一个区域。

也就是说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蓟州和天津的经济联系是比较微弱的,同理,苏州的昆山、常熟、张家港、周庄、吴江也都是这样,尽管吴江地铁都通了。

大数据真奇妙啊。

金泽

金泽,日语发音是 kanazawa,和日语的钱(okane)是谐音。

金泽号称小京都,不过考虑到中国有几十个小清华,日本自然也有非常多的小京都,而且坦率来说,金泽的知名景点并不是它最出彩的地方,这块我在下文会详细阐述。

在中国游客的认知里面金泽不算是知名旅游城市,我的高中同学在金泽大学留学,再加上金泽是苏州的姊妹城市,所以注意到了这个位于北陆地区的小城市。

本以为这次去金泽没什么人,虽然是赏樱的好时节,但金泽不是热门旅游城市,不曾想欧美游客竟然意外的多,据说是因为日本面向欧美宣传旅游的时候,很喜欢搞一个一条龙的线路,金泽恰好在这个线路的后半段。

关于金泽的景点哪好玩,哪些小店值得参观,小红书上面已经写的很详尽了,我实在是不愿意报菜名,还是谈谈这次在日本旅游的见闻和感受吧。

在这次金泽之旅之前,我的两次日本之行分别是 4 天(考虑到飞机的时间其实是 3 天半)的大阪之旅和 2 天(考虑到飞机其实是 1 天半)的堺市之旅。

这次我给金泽整整分配了满打满算的 5 天(考虑到新干线,并且中间去了一次富山,是 4 天),可以说是非常奢侈了。一些比较熟悉日本的朋友知道我准备在金泽整整玩 4 天之后,感到非常震惊,居然要在金泽玩 4 天,到底要怎么玩?但实际上我觉得这 4 天充实极了,甚至时间有点不够用。

4 天时间,我游玩了所有的知名景点,比如 21 世纪美术馆、东茶屋街和兼六园,更去了非常多不那么出名、甚至是“非常规”的景点,比如犀川绿地公园、金泽大学、野野市市役所附近的农田,黑门前绿地等。

如果需要在心里打个分的话,我认为所有非常规景点的质量都远高于常规景点,不论是当时的心境还是离开之后翻看照片的感受,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就我目前的观察样本来看,包括大阪、堺市和金泽在内,整个日本都被一种特有的磁带未来主义美学包裹起来,并且在这个方向上优化到了无可优化,甚至过拟合的地步。这种过拟合的美是所谓的人造景点无法比拟的,因为景点还需要维持一些古典的样子,但街景就是日本最真实的写照,这就是为什么我始终认为日本的街景要比景点更好看的缘故。

下面这段关于日式现代美学的描述完全是我胡诌的,没有查阅任何资料,基本上就是直观感受。

这种美学特性包含了 3 个特征:磁带未来主义、过度优化、衰落感。

什么叫磁带未来主义美学?简单的说,这是一种“复杂之美”。我借着在金泽坐公交车的经历尝试解释一下这种美的具体表现。

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如果要坐公交车,通常就是给 1 元,就可以从头坐到尾、如果实在是很远可能需要给 2 元,但是一般来说不会每个站都设置一个价格,这里面自然有补贴的原因,但也有运营成本的考量。

金泽的公交车,每一站价格都会变动,同时考虑到不同的乘客会从不同的地方上车,假如一条线路有 n 个公交站,那么在金泽,这辆公交车的票价组合最大可能是 n*(n-1)/2 这个数量级。

乘客要怎么才能搞清楚这么复杂的计价条件呢?答案是纸片。

金泽的公交车是统一从后门上车,前门下车的,上车之后可以拿到一个纸片,上面有数字。

这个时候公交车前排就会显示到下一站的时候,不同数字的乘客需要缴纳的费用,过一个站点,所有数字对应的要缴纳的费用都会刷新一下。

如果有 IC 卡自然也可以选择刷 IC 卡,但是金泽的公交系统好像是刷不了西瓜卡的。没有硬币?没关系,日本的公交车虽然不收纸币,但是上面会配备了可以塞纸币然后吐等额硬币的换钱机器,再把机器吐出来的硬币给到司机即可。

之所以要这么脱裤子放屁一圈,主要还是因为算价系统过于复杂,机器没办法识别当前乘客的具体价格,所以只能选择压根不收纸币。

我这么讲好像看上去很简单的样子,其实仔细一想就会发现整套系统还挺复杂的,尤其是那个最大可能需要 n*(n-1)/2 数量级的价格组合。

但是仔细想一下,会发现这套系统非常“美丽”。毕竟这套公交计价体系是从上个世纪 70、80 年代开始运转的,当时可没有二维码和智能手机。

日本人在有限的科技条件下实现了一套复杂的计价系统,这件事情就是非常朋克的,如果不借助现代的数字化设备,这就是最优解。而别的国家的人很可能会直接放弃这么复杂的计价体系,直到基础可学发展到可以支持为止。

纸片、屏幕计价,这一切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古老的计算机:打孔机。

日本失落了 40 年,他们整体的技术基础从 40 年前就没有迭代过,换而言之,整个现代日本的构成就是基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技术的,在此基础上不断地雕花,不断地精进,通过复杂的系统设计,不惜以增加使用成本为代价,来榨干所有基础技术的极限。日本这个国家某种角度来说就和三体里面被智子锁死了科技的地球很像。

除了交通系统,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日本的功能手机产业,一个典型的「加拉帕戈斯化」产物。

如上图所示,在 1999 年日本人就曾经在黑白功能机上面做了机票预订的服务,我看着上面这个黑白的小屏幕陷入了沉思。怎么说呢?日本的工程师和用户真的牛逼,一个敢做一个还真 TM 敢用。

说这些不是想表达日本这么做是对的,相反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年轻人去完成技术迭代升级,只有老人在上班,而老人只能掌握老技术。再加上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制这两种制度加成,日本老人的话语权远大于年轻人。所以整个社会就只能在一套特别老的技术上不断迭代。

上面说的这一切,造就了现代日本美学的第一个特性:磁带未来主义——一种基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技术基础展开、以磁带、打孔卡片、塑料、电气和低采样音视频(8bit 乃至 6bit)为特征,一种基于低技术实现复杂能力的系统设计美学。

日本还有一种音视频流派叫做蒸汽波,和磁带未来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基于磁带未来主义自然而然就有了日式美学的第二个特征——过度优化。

由于各种各样的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日本产业升级的道路很早以前就断掉了,这导致他们的产业升级要么是被动的(比如智能机进入日本市场),要么干脆就放弃治疗了(比如新能源)。

随着人口越来越少,日本人的心态也开始小国寡民起来,反正不用做产业升级,就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拿来雕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尽善尽美,虽然没钱产业升级,但是有钱屎上雕花。

这点在日本的电线杆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熟悉日式摄影的人可能都知道,电线杆是日本风景摄影的一个常见题材,电线杆上的电线特别多,但是他们会尽可能把电线杆上的线弄的整齐一些,反倒成了一种风景。比如下面图中右侧的电线杆就是典范,家里有老电工的可以请他们来看看,这个电线绕的其实很讲究。

电线杆子整这么精细,有什么意义吗?对中国来说当然没意义,中国基建迭代速度这么快,今年是电线杆,明年可能就走地下了,搞这么精细完全是浪费时间。

但是日本这么玩电线杆是真的有用啊,毕竟他们已经原地踏步 40 年了,可能连立新电线杆的钱都不够了,可不得好好绕电线么,都乱成一团真就没电用了。

当然这种过度优化也会造成一个效果,可能全日本在硬件上面都会趋同,因为他们很容易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找到最优解,然后全日本都变成一个样子了,至少气候接近的地区是一样的,而整个本州岛的气候都是很接近的。

京都有鸭川,金泽有犀川,富山有樱桥,每个城市的市役所都有展望台,效果几乎都一致。

金泽大学长长的坂道上盛开的樱花,和我在动画片里看到的任何一所高校别无二致。

这种过度优化也会拓展到艺术、饮食和店铺领域。在金泽有不少店家是推门进,几乎每家店都挺精致的,放国内都可以算得上是网红店了。

当然要说过度优化的极致,莫过于日本的厕所,日本的厕所是一个让我觉得非常神奇的存在。

在日本的公厕,除了关西机场临空公园的机场稍微有点味道之外,所有的厕所都非常干净,这个非常干净是指没有任何痕迹,并且没有任何异味。比字节跳动工区的厕所还干净,要知道字节跳动工区的卫生间万年有人守着打扫的。

这个厕所干净到我觉得这个甚至不能用国民素质来解释,难不成日本是有厕所警察吗?还是说除了外国人之外没有人会上公共厕所?我不得而知。

日式美学的第三个特征就是衰落感。

衰落感这个事情,我曾经把它简单的归结于“少子化”。

但是在这次金泽之行中,和当地人有了更多的短促的沟通,我认为日本特有的带有衰落感的美学,是一种“从一开始就会考虑如何结束”的思维模式促成的。

传统日式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侘寂。

这种美学特性强调世间没有什么是能够长存的,在日本的美学中,衰败的事物会比盛开的事务更容易唤起这种概念,他们会试图在所有的设计中暗示事物的短暂性。

所以樱花这种花期很短但是盛开的时候特别热烈的植物会成为日本的国花,而在人际交往中衍生出了一期一会这样的概念。

既然一切事物是短暂的,那就让我们尽可能把握住机会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所以日本虽然整体给人感觉是衰落的,但又非常体面,比如下图,尽管街道已经老化到需要修缮的程度,但是还是会额外先把临时的橡胶盲道铺设好。

那么日式美学的代价是什么呢?

在金泽的松月寺附近,我看见一家三口在打扫室外的柏油路面停车场,用吸尘器吸,停车场的地皮应该是私人的,附属于寺院,这一家三口就是寺院主人。男主人打扫的时候还和女儿吵架了。

在京都我看见一个阿婆就清扫自家门口路面角落,用水冲洗,然后用扫帚扫。

日本有大量的土地私有,土地私有的同时意味着环卫工作也要私有,相当于层层分包了。最终这些工作大部分会被日本妇女承担,她们不但是家中的隐形劳动者,也承担了这个国家看不见的工作量。

漂亮干净的街道背后有不少人默默付出。

在富山,我看见上班族们集体下班吃饭,所有人都是西装领带,可能偶尔有人穿大衣,那90%的概率也都是卡其色的大衣。

该说不说,日本几乎所有人穿西装背双肩包上班的样子,真的很像一场大型的社会级 SM。

再说说一期一会的概念,日本人对陌生关系处理的非常好,以至于我很怀疑大部分日本人压根不会处理亲密关系。给陌生人越多的能量,意味着给亲密的人越少的耐心。

当然这个代价不仅仅是在日本上班生活的人承担,作为游客我也会被溢出击中。

从大阪前往金泽的新干线上,我然后喜提一次地震,列车直接停下来检查了 40 分钟。因为买的是换乘车票,照理来说是铁定赶不上了。

下车之后发现每个车门口都安排了一个工作人员搁那鞠躬,我大喜,赶紧问工作人员这种情况下换乘应该怎么办。负责鞠躬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不是他的工作,并且很不高兴。一副“我都鞠躬了你还想怎么样”的表情。

所以日本的这种美学,是建立在一个特别奇怪的社会基础之上的。

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说这是很蠢的,它为了实现低技术条件下的复杂系统,给在这个系统里面的每个人都施加了一些压力。但我是游客,我不就是来看这个的吗?

如果我想去一个到处都是智能化,自动化的地方,我为什么要来日本呢?反正我又不在日本上班,日本职场傻逼和我也没关系。

所谓爱一个人就带 TA 去日本旅游,恨一个人就带 TA 去日本生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总而言之,包括金泽在内的日本大部分城市,是我除了苏州和青岛以外闲逛也不会觉得厌烦的地方,只要我不在这边上班就行。

聊完了上面关于日本美学的话题,关于金泽还有几个话题想聊。

关西人的宗教生活。首先我可以 100% 确定日本社会一定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世俗社会。但是宗教是负责装扮他们生活增加仪式感的重要部分。

他们会把和“生”有关的命题交给神社,比如新年,比如小孩子长大了,都会去神社参拜,总之一切积极向上的,美好的东西都会寄托给神社。我自己替好朋友求了一个母子平安的御守,因为当时他老婆快生了。

但是在面对死亡时,大部分人会选择佛教,所以日本的寺庙都很小,大多散布在居民区里面,并且每个寺庙都会有一个院子,院子里面全是墓碑。关于日本的寺庙,有一部漫画叫做《猫之寺的知恩姐》,很写实很好看,推荐给大家。当然如果是那些作为景点的寺庙不在讨论范围内,我这里说的寺庙特指在居民区内的寺庙。

接着再聊一下在日本打车这件事。国内很多人会把在日本打车的价格妖魔化,在金泽旅行之前,我也会认定在日本打车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实际上打车的金额来看,如果是 10km 左右,两个人的话一个人需要出 100 元人民币。如果有一个地方恰好很难通过公交达到但是又非常想去,同时是多人出游的话,打车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在这次旅行我还学会了一招,买火车票的时候我经常会留一些 Buffer,导致进站之后只能干等着,其实如果买的是特急或者新干线,指定坐席的那种,也是可以直接上前序序列的火车的,因为火车上会有一个车厢是不指定坐席的,专门给这种情况设计的。

我上面所有的观察样本都是非常有限的,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我也没有去查阅过多的资料,很可能上面的说法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正是因为这些局限性,让我越发希望可以去日本的每个地区都看看,多观察观察不同地区的区别,做一些当地人才会做的事情,这样我对他们的美学,他们的日常,他们的宗教,他们的喜怒哀乐可能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金泽的旅行让我觉得自己的旅行运气很不错,至少我每次去日本的旅行运都不错,不但看到了盛开的樱花,还在金泽大学和有趣的人交谈,甚至还碰上了他们的春日祭典。

对于旅行者来说要遇到这些并不容易,对于旅行中的运气,我一直有一个很迷信的的想法。除了做足够详细的计划之外,我觉得对旅行目的地纯粹的心意也是很重要的。

所谓旅行者的诚心,大概就对一个陌生地方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放下一切戒心的喜爱吧。

如果足够诚心的话,这个地方一定会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我是这么坚信的,至少在大阪、堺市和金泽的经历都验证了这个迷信的想法。

关于金泽其实还有很多想要说的,比如做了一个特别详细的旅游计划,然后完全打破它,比如在这次旅行吃了 4 顿人均超过 1000 RMB 的料理,又比如在最后一天感到体力不支等等,但是写到这篇幅已经太长了,就此打住吧。

最后的最后,我想展示一下金泽城的夜樱,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可以用满天繁星一般来形容樱花。看的时候可以听着宇多田光的《Fisrt Love》。

You are always gonna be my love.

这篇游记就是我写给金泽的情书。

朔州

朔州之行是一个蓄谋已久的临时起意。

原本朋友说的去大同,我便问了一嘴哪个景点一定会想去看,TA 回答:“应县木塔。”

想去应县木塔很久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正好得知能够搭朋友的便车看应县木塔,于是我就厚着脸皮申请:“带我一个,谢谢。”

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们后排位置上的那个闲散人士(车子后排上那条会按快门的狗),为了报答收留之恩,我便开始做旅游攻略,做攻略的时候发现其实应县木塔是朔州而非大同的一部分,于是顺理成章的切换了城市。

朔州之行的整个行程变敲定下来,应县木塔 → 朔州古城 → 利民堡。

先说说应县木塔,由于应县木塔实在是太有名了,去之前我对它有不少的想象,实际到了之后,我反而觉得没有那么震撼。很多人说看见应县木塔的时候会觉得这东西像一座山,至少我自己完全没有那个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天在下雨的缘故。

应县木塔我在太多的短视频、长视频里面都看见过了,所以这一次去木塔,会给我一种圣地巡礼的感觉,B站上有一档节目叫《有意思吗》,里面有一期 vlog 内容是一行人开车卡在了应县木塔下的马路牙子上,我还特意去看了一眼那个马路牙子。

到了这种网红景点,盖章自然是不可少的,应县木塔的盖章可以说是非常成熟了。只要花钱就有人可以帮你把接近 60 个章都盖好。

你自己不需要动手,也不用纠结会不会盖歪,更不用纠结一堆人排队盖章,而且是一条龙服务,不需要到各个地点去收集盖章。坏处就是你失去了”收集“的乐趣,也失去了”自己手作“的乐趣,这个行为彻底商业化了。

我在看着小哥效率极高的帮我盖章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一个问题:”我们他妈的在干嘛呢?“

这种花钱让人盖章,并且一次性盖 60 个章的行为,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一个关于 GDP 的冷笑话。

两个经济学的学生走在路上,然后看到路边上有一坨屎,A 对 B 说:你把这坨屎吃了,我就给你 5000 万。那个 B 为了钱毫不犹豫的吃了一坨屎,A 也爽快的掏出了 5000 万的支票给 B。他们继续走着,但是心里都有了一个疙瘩。

A 心想他吃了一坨屎,我就给他了 5000 万,真不值。B 心里想,我吃了一坨屎,才拿到 5000 万,真不值。突然在路边,又出现了一坨屎。于是 B 要报复 A 说道:你把这坨屎吃了,我就还你 5000 万。A 看到有这么一个机会可能弥补损失,于是也毫不犹豫的吃了。但是两个人回过头来想想又觉得不对,两个人什么都没得到,却一人吃了一坨屎。于是他们把这个笑话告诉了他们的经济学导师,导师激动的喊道:天哪你们刚才知道做了什么嘛,你们就在刚才创造了一个亿的 GDP 啊!

抱着对盖章的疑问,特意搜了一下这种旅行盖章的起源,目前我能搜到的起源有两个。

一个是日本的御朱印,御朱印简单的说就是在参拜神社或者寺庙之后可以拿到的神官或者僧侣手写的符,作为你参拜了这个寺庙的证明,这个东西最初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从794年迁都平安京(今京都)开始,到1185 年结束),然后慢慢的扩散成了旅行盖章打卡。

另一个是保加利亚在 1966 年的由官方举办的 100 Tourist Sites of Bulgaria,这个活动允许人们拿着专门的小册子去集邮盖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保加利亚的旅游遗产。保加利亚的这个活动显然和现代旅游中人们的盖章活动更接近一些。

盖章这玩意最初设计的时候,趣味点主要是在于收集,我要亲自到某个地方去,并且亲自盖章,这样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对于官方来说,可以通过盖章的方式带动一些不那么热门的景点,博物馆则可以通过盖章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尽可能完整地参观整个展览。

应县这种商业化到极致的盖章,怎么说呢?我只能说,这几个章挺好看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是坦率来说一个木塔卷出来 60 个章,让我自己盖我也是懒得盖的,有的时候真的很想问候搞文旅产业的这帮家伙:卷你妈呢?

从应县木塔离开,驱车一段时间就来到了朔州市,朔州市的古城没有像大同那样新修了城墙,只保留了一些夯土结构,并且并非连续的,有点像北京的北土城公园。

朔州市的景点挺不错的,但是正如我一贯写游记的风格,不写景点,写写在朔州看到的人间烟火气。

按照我一贯的观点,烟火气这个事情其实向来和脏乱差是脱离不开关系的,不过朔州的烟火气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在街边看到了一家店,上面写着”现杀鲜牛“,然后我在店门口看见了刚刚剥下来的牛皮,以及一颗血淋淋的牛头,简单的说就是一眼就过不了文明城市的那种存在。至于大街上的烧烤摊、卖水果的,那更是多的不得了。

在朔州古城的城墙公园附近逛游的时候我发现这的人真的很爱打牌,七八个人聚集在一起,就打扑克,甚至看不到下棋的,整个公园全是打牌的人。

还有一个比较超出预期的事情,朔州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数量是真不少。朔州古城面积估计也就一平方公里出头,但是居然有 4 个基督教堂,一个天主教堂。

这几个教堂我恰好都路过参观了一下,有的教堂甚至就是个预制板房,挺有意思的。

晚上为了给朋友的电动爹充电,去了当地的万达吃晚饭,在当地万达我看到了很多疑似是连锁的,但是从来没有见过的餐饮牌子。目前观察下来能够横跨123456线城市的零售店铺,我脑海里面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蜜雪冰城。蜜雪冰城是真的牛逼啊。

虽然说崇福寺、应县木塔都很让人欣喜,但是要说最近好看的还得是前往利民堡路上时的自然风景。五月份的中国北方是很美丽的,南方的树大部分都是常青树,所以叶子颜色会很深,而北方大多是绿也是,5月份的时候叶子基本长齐了,但是颜色还很嫩,配合风力发电机,真的是别样的风景。

其实这次朔州之行,我一直有一丝隐隐的愧疚,因为我建议把目的地从大同切成了朔州市区。尽管从景点来说,朔州的崇福寺也是非常经典的古建筑,朔州本身很值得一去,同时朔州和应县确实属于同一个地级市。

但是再多的理由也掩盖不了一件事情——我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很坦诚地说清楚我不想去大同的主要原因是我去过一次。所以做人还是要心思少一点,想要什么就直接说,不然自己真的会记很久,如果朋友恰好看到这篇游记的话,就请接受我诚挚的道歉吧。

真的是万分抱歉了!

如果没看到,我也不会专门去说的,毕竟隔了这么久突然冷不丁说这个事情,还挺诡异的。

呼伦贝尔地区

这次围绕呼伦贝尔地区的自驾游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由我负责开(一段)车的自驾游。其实在此之前我曾经和另一个朋友自驾去茶卡盐湖拍摄星空,本来说要让我开一段的,一上车我就把油门当刹车踩了,朋友实在是遭不住就没让我开。

感谢这次和我一起出游的朋友如此信任我的车技。这次旅行出发之前,我的目标不是要吃到什么,玩到什么,而是确保两个人都全须全尾活着回北京,并且不需要坐牢或者吃官司。

坦率来讲如果这次旅行是我自己一个人出游的话,体验应该会很差, 因为我做了两件特别傻的事情。

第一个事情就是旅行计划没做全,在我的计划中有一段是从阿尔山出发到满洲里,中间从呼伦湖绕过去,看一下呼伦湖的景点,这个行程距离大概超过了 500 km,是一天之内很难达成的目标,尤其考虑到我还是一个新手司机。

然而在我的旅行计划里面,那一块是这么写的:

感情我计划压根就没做全,直接就是一个想当然。当然计划做成这个鬼样子,和国内地图软件也有关系。

这还真不是我甩锅,国内的地图软件网页版基本上就跟不维护似的,和 Google 地图体验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问题是Google 地图对国内又几乎完全没有任何的数据更新计划,结果就导致做计划的操作成本特别高。

写计划是用的电脑,但是很多截图必须要上手机端,网页端功能都是不全的。而在此之前我做旅行计划几乎都是国外游,国内游我就没怎么过做计划,直接导致踩坑不断。我知道上面这段话可能显得我特别外宾,但我还是想说,傻逼的是国内地图软件,不是我。

不过谢谢朋友的帮助,这次旅游的体验非常好,虽然我拉胯了,但是有人带我超神。

从阿尔山开到柴湖风景区,主要是为了看阿卡公路路上的风景,到了柴湖风景区朋友告诉我 TA 觉得我的计划做的有问题,所以我们临时决定当天从柴湖开到呼伦贝尔夜宿,第二天去呼伦湖看风景,这样时间会宽裕一些,唯一的问题是需要走夜路,这个重任自然就交给了老司机,我就只能坐副驾驶了。

在大概晚上 10点左右的时候,我看见 TA 在开国道速度到了140 km/h,本来想提醒一句,但是一想这锅不是我的吗?就没敢开口。于是 TA 就开夜路把我俩带到了呼伦贝尔。

当然朋友超神的点还不止这一处,比如在黑山头骑马的时候,我的斜挎包不适合骑马时背,在朋友的帮助下和马场老板沟通愣是问他们借了一个双肩包,这样我才能带上我的相机拍下黑山头上的落日。又比如在柴河镇找不到卫生间(其实是找不到足够干净的卫生间)后,TA 机智地提议建议去附近的政府单位里面解手。

怎么说呢,就是一个充满了街头智慧的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很冷静也很强大,这种人我是非常佩服并且非常希望学习的。旅行第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最直观的方式让旅行者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和自己的日常是完全不一样的, 并且旅行的环境会迫使旅行者去接受这件事情,不然可能吃喝拉撒都成问题。这个非常锻炼人的街头智慧,一个只能在特定环境和特定规则下生活的人,比如习惯了大都市的人,和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想办法生活下去,能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人,显然是后者更有魅力。

我做的第二个傻事,发生在呼伦湖,呼伦湖有个景点叫做成吉思汗拴马桩,很适合用无人机拍摄,所以我这次特意问我的好哥哥借了一台无人机。

在借给我无人机之前,他语重心长的嘱咐我:“记得看说明书,别炸机,炸机要赔钱!”

我:“你放心,我玩精密仪器有一套的!”

然后到了呼伦湖,遥控器和手机连半天不上,想打电话问借给我无人机的兄弟这个东西怎么用,但是那边没有信号。事后证明是我不但不看说明书,还不看界面上的提示文案,导致连接不上。

在从呼伦湖回到满洲里的路上看见了彩虹以及绝美的夕阳,这个夕阳好看到什么程度呢?停下来拍照,然后继续开,开到一半又停下来拍照,我说这保证是最后一次。结果没开多久,我就开不下去了,于是就在车上再看了一会夕阳才走。

我在想这个夕阳莫不是上天给我的补偿,因为我太傻了,老天爷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给点给点。

不过这些骚操作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当天应该是 8 点多还是 9 点多才吃上饭,不过朋友没有任何怨言,非常感激。

这趟旅行中我也碰巧获得了一些独处的时间。在满洲里的时候,朋友早上要赶公司的活(好惨一个人),我可以有时间独处一段时间,本来想开到套娃广场去看看,但是离套娃广场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突然开始产生一些逆反心理。

一路向西开去,导航一直在提醒我:“你已经偏航了!”一瞬间恍惚了,我觉得导航好像说的不是我开车开偏航了,而是我的人生偏航了。去你妈的,我直接越过目的地一路往前开。

到了国门风景区,再开下去就出国了,停了下来。如果不是一个人的话,我应该是不敢做这其中事情的,毕竟看着很像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疯子,毕竟我也还是活在社会的规训之中。

要说这场旅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什么,那就是气味。从满洲里前往黑山头,走的是知名的边境公路 331 国道,这条公路说是很好看,但从我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说不如阿卡公路的风景好。这条路开的我都有点困了,这个时候我听到咔嚓一声,原来是副驾驶把啤酒打开了,过了没多久我又听见了开薯片袋子的声音。

于是这一路就有了啤酒味和薯片的香味,车上放的是周杰伦的《雨下一整晚》,这一刻,我觉得有点语文课本里面所说的“通感”在里面了。

在满洲里的时候外带了两个肯德基的原味鸡腿堡,以及两罐啤酒,这些带到了黑山头的观景台上面,就这样在黑山头看着落日一点一点下落,我有一瞬间觉得自己好像在富达大厦的楼顶,和爸妈一起看着太阳滑向狮子山,又觉得自己好像在青岛信号山上感受迎面的海风,这是我去了 3 次的地方。

只不过在当下这个场景,我收获的是肯德基限定版原味鸡腿堡味道的海风(还有一些马粪的味道)。

我本以为黑山头的落日就是这次旅行最精彩的部分了,但恰恰没想到最精彩的部分竟然是人工制造的。

在黑山头住的那天晚上,吃完宵夜准备去看看星星,路边正好看见了一个烟花店。

朋友:“你想不想看烟花?”

我:“你是天才吗?”

这件事真的很让我佩服,因为我是那种看见了烟花店也想不到自己可以买烟花放的人。

两个烟花,开十几公里,找到一个没什么人的地方,在大草原上把烟花给放了。作为高素质人类的典范,自然是要做到不留痕迹的,于是就把放完烟花的残余放到了汽车的后备箱,在返回旅店的路上,车内有一股淡淡的硫磺味。

虽然本来是想去看星星的,但发现好像自己制造的星星,要更璀璨一些。我想从今天起每次听 《君の知らない物語》时都会想起今天的烟花,以及车厢内的硫磺味。

这段旅行中,有一段对话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我被 TA 问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拍照会不会形成对观赏风景的一种戕害——如果花费了大量时间用镜头看风景,那么回想起旅行的时候,会不会就只记得拍摄的过程,忽略了感受本身。

其实这个问题我当时脑子里面就闪过了好几个不同思路的回答,比如相机的光学构造决定了它是人眼的延伸,比如色彩科学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所谓的真实的景色,比如萨考夫斯基关于摄影的 5 个基本要素的阐述等等等等。

这些答案都很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如果用很复杂的理论去回答朋友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逃避,复杂的理论是逃避阐述自身想法的保护色。

但我最后回答的是:会影响,但值得。(原话我不记得了,但是我应该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拍照是一种形式活动,如果一个人的感性是十分敏感的,这种形式活动自然会形成一种干扰。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在每时每刻都能保持十足的敏感性,所以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去保证感知的稳定。

简单的说,如果我带了相机,相机可能会影响我欣赏落日,但是如果我不带相机,可能连欣赏落日的初始动作都不会发生,并且照片是可以分享给别人的。比较折中的做法,是带一个三脚架拍延时,而我就需要坐在那看就可以了。

但假如某个时刻特别特别精彩或者让我沉浸呢?

如果某一个时刻我特别喜欢,我是不会按快门的,因为不希望它打扰到我。

总的来说第一次自驾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的,无论是开车技巧还是如何更好的在旅行中“容错”。

作为副驾驶,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睡觉,这是我在这次自驾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开车,景色异常单调,非常容易犯困,我经常需要用掐自己肉的手段来维持清醒,不是没睡好,是单纯的很容易犯困。此外自驾的话一路上会有大量的时间可以交谈,所以提前准备好歌单、话题、笑话非常有助于身心健康,不然可能会聊到一些很奇怪的话题,聊着聊着聊劈叉了很麻烦。

自驾的话一定会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运动相机 or Pocket 可以作为行程记录的一部分,毕竟有的时候路上的风景真的很不错。如果还要自驾的话我可能就会考虑入手相关设备了。

哦对了,租车还车的时候不加满油的话,不仅仅需要补油钱,还有额外的跑腿费需要补,所以最好还车之前加满油,如果不是时间特别紧张的话。

这次行程坚定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一个地方的餐饮水平基本上和当地经济水平呈正相关,和离原产地近不近这些,不能说没有关系,但是关系真的很小。整个行程中我吃到的最好吃的饭菜就是满洲里的俄餐,而满洲里显然是这几个城市里面最有钱的那一个,整个城市都跟新的一样,相比之下呼伦贝尔的市中心竟然还有叙利亚战损风格的大楼。至于黑山头以及阿尔山景区附近的餐厅,我只能说真的是一言难尽。

最后说一个很离谱的旅游收获,我自从加入现在的公司没几个月就开始失眠,失眠原因一直不得而知。这次出来旅行,买不到三得利乌龙茶,加上同行的人提醒,我没有在睡前喝浓茶, 失眠好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在公司的时候我会习惯性上班一瓶三得利乌龙茶,下班再提溜一瓶回家,毕竟公司补贴之后三得利乌龙茶才 8 毛一瓶,我 TM 当水喝。

从呼伦贝尔飞回北京,飞机晚点只能选择打车回,因为我的住所会更偏一些,先送 TA 到楼下。

临分别之际,我说了一句谢谢。

我在感谢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车技的指导?旅行的邀请?还是对我种种愚蠢行为的包容?可能都有吧。

“明天见。”

「明天见。」

保定

在抖音刷到了狐主任的视频,说是保定的古动物博物馆弄的特别好,可以看到很多恐龙骨架。仔细一看,这不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成果么,这可是国内研究恐龙的 TOP 1。

哪怕为了这个博物馆,保定我得去一趟,但是为什么要选择在 2 季度末尾去保定,其实原因非常诡异。

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一开始选择把内蒙之行放在最后,但是突然觉得这样写,这篇游记在美感上面是不足的,我需要一个有点无聊的地方来收个尾,于是就选择了保定。

简单的说,我要为了游记这碟醋去包个饺子。

而保定,非常稳定的让我失望了,作为一个游记的结尾真的很好,因为写到这个时候,其实我已经有点烦了。

古动物馆的展品质量可以说是中国北方一流,这个就是中国北方最好的古动物博物馆,北京的古动物馆和自然博物馆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看完博物馆去保定市里面逛了逛,他们当地最好的寺庙太慈阁正在修缮,不过边上的小门是开着的,我就特别厚脸皮的走了进去,看见里面有一个尼姑。

我:“你好,我想拍点照片。”

见尼姑没有回应,我说了一句:“求求了!”

“你拍吧,不过里面在修,很危险,不要进去。”

于是我就拍下了几张太慈阁的工地照,也算是独一份的了。

逛完太慈阁,离吃饭还有点时间,我去保定本地的保百购物广场看了一眼。

保百,就是保定百货的简称,在德州的时候我也看到过德百广场,应该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百货广场遗留下来的产物,现在该组成了公有制企业。

保百购物广场的一楼和二楼是超市,收银台在一楼,三楼是类似于万达的那种购物中心,同时还有四楼和五楼。这栋楼很有意思,它的电梯是那种可以把超市手推车推上去的电扶梯。其实我还挺奇怪的,收银台明明在一楼,为什么这电梯要一路修到顶楼去呢?是为了方便超市购买完东西的人上楼吃饭吗?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北京那些在底楼有大型商超的购物广场不这么设计呢?

怀着这样的疑问,我来到了它的顶楼,发现四楼和五楼是停车场。

其实一开始发现这个现象的时候,我还挺激动的,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些什么新奇玩意,但是当我看见停车场的一瞬间就明白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规的设计,小时候在苏州逛的超市也是类似的设计。

这个经历其实本身没什么意思,但是促使我开始思考一件事情,就是所谓的旅行获得的见闻是不是有效见闻。

旅行的意义可能不是找到答案,因为短短的几天是很难找到答案的,但我认为旅行可以找到比较好的问题,因为人在身处那个环境的时候,可以发现一些平常发现不了的问题。

比如我现在就很好奇,类似于保定百货,德州百货这样的老百货公司,在全国还剩下多少家,他们生活的怎么样?

此外得益于现在互联网 O2O 事业的发展,我在抖音、大众点评、滴滴、饿了么和美团只要把地点切换到当地的位置,就可以一下子对当地的物价、消费倾向和主要娱乐方式有一个非常粗浅的理解,但是因为信息是高度集中的,这某种角度来讲也算是一种“赛博穿越”了。

这个思路也是我在保定打车的时候突然想到的, 因为我发现一个地方的特惠快车的价格,基本上可以是作为当地物价的一个锚点。当然也受到了评论尸《少读点书,多刷刷抖音吧》的启发。

用滴滴快车的价格衡量当地物价水平的思路后面可能可以用在《明日故乡》的迭代上面,但是具体能做到什么程度,还得看 API 的情况。而且也不是我写代码,我只是提需求而已。

所以旅行能增长知识吗?

如果从功利的,增长知识的角度来说,旅行几乎是没有用的,但是从发现一些奇怪细小问题的角度来说,旅行是一个特别不错的手段,而寻找答案,互联网是最好的工具。

这些通过旅行发现的问题,解决之后有没有什么作用呢?我觉得功利的来说,也是没有的,我就算知道了国内有多少老百货公司又怎么样呢?

其实不怎么样,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开心的,而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比较好的搜索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别的发现,至于所有的这一切,可能是没用的,可能是有用的,但是重要的是开心就好。

至于有用没用,GPU 最早发明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宅男们可以看见更好看的枪车球,现在全世界人都应该感谢游戏宅,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 AI 领域的基础成就。

不要在意一件事情有没有价值,要在意它有没有趣,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策略。

如果我的保定之行就停留在这一天,直接在晚上打道回府的话,那是相当开心的一天。然而第二天我逛了逛保定市内的景点。直隶总督署,莲花池这些,怎么说呢?直隶总督署就是一个超级弱化版的恭王府,而莲花池作为园林也是相当的,嗯,不知道怎么形容。

在城里面瞎逛游的时候我发现保定这个地方虽然没什么景点,但是市容市貌弄的是真不错。除了马路上会有垃圾站,味道很冲,剩下的大部分地方都挺干净的。路边偶尔还会看见一些街头涂鸦,增加了不少趣味。和出租车司机聊天得知,保定在前几年搞文明城市建设的时候,就一直保持了比较好的市容市貌,并且延续到了今天。

因为太过无聊,我取消了下午去东湖公园的计划。

最后还是说说为了游记特意制定了一个行程这个事情吧,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种为了形式填充内容的行为是本末倒置的,但是根据媒介即信息的理论,我们所有人终其一生都收困于媒介,形式的力量就是非常强大的。

如果我无法脱困于形式的力量,我希望至少可以选择自己回顾自己过往的方式。

能够自己决定怎样回忆自己的过往,其实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

苏州

2024 年 Q2,我有 3 个周末是在苏州渡过的。

自从 2023 年开始,每次从苏州回北京,只要是坐高铁回,我都会在苏州北站店点一杯茉沏的奶茶。

茉沏这家店的奶茶,其实我不太爱喝,但是每次都会点,仿佛已经成了习惯。

要问为什么?我想有两个理由,第一个是茉沏的看板娘实在是太可爱了,虽然不好喝,但是因为看板娘很可爱所以会买,我们二次元是这样的。

第二个理由,就是在快要离开苏州的时候,喝一杯在北京找不着,但在苏州才比较容易找到的奶茶,会比较符合我当时的心境。

一杯不太好喝但是我一定会点的奶茶,就好像游子与父母,大都会与故乡。

以及恋爱与婚姻。

结语

写完这篇游记,我对自己做了两个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统计。

一个是对游记本身做了个统计。这篇游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在讲述金泽的见闻。

大概时间花在哪里,爱就在哪里。金泽篇章的游记把我的感性都耗尽了,以至于写其他目的地的时候好像抱怨居多,其实这几趟旅程我都挺满意的。

而且在写之前的时候,其实我会以为内蒙自驾的旅行是感触会比较多的,但实际上提笔的时候却发现非常难写,可能内蒙有很多的感触都是过于向内的,以至于没有办法用文字很好地表达出来。

也还有一种可能性,只要是独处的时间比较长的旅程,游记的内容就会变多,比如保定,朔州(因为我是后排的狗,可以有时间思考很多问题),反过来说像天津,内蒙的行程,因为独处的时间很短,整个旅程很快乐甚至疯批的,自然就不会想这想那想那么多,而金泽的旅程中,有两天时间是和人一起的,剩下时间都是独处,所以会一路上也会思考很多。

所以在金泽的游记里面写了大量的抽象的概念,而内蒙的游记则流水账一般记述了几个片段,大概可能是因为内蒙的行程会更开心一点的缘故吧。

另一个统计是对我旅行时拍摄照片的焦段。每次出游相机都是我又爱又恨的存在,恨是因为真的重,爱是因为画质真的好,为了精简我带出去的镜头,我把自己在吉隆坡、槟城、大同、正定、金泽、朔州、呼伦贝尔的照片做了个梳理,选择了我认为还算不错的照片,统计了它们的焦段。

我发现 90% 的照片焦段都在 105mm 以内。而一旦超过 120mm,剩下的照片焦段大概率会直接跳到 240mm。

使用 240mm 拍摄的照片,以城市观景台、落日、云朵和动物居多,这几个场景其实我需要的可能不是 240mm,而是挂机头最大只到 240mm。

也就是说如果我能预判如果不拍摄上面几个题材,我大概率可以考虑把挂机头从 RF 24-240 换成 RF 24-105,以获得更好的夜景和人像表现,并且从此可以少带一个镜头(我有的时候需要带 RF 24-70 F2.8 和 RF 24-240 两个镜头。

正当我准备兴冲冲地研究要不要下单 RF 24-105 F2.8 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很少拍人像(没有拍摄的机会),夜景也几乎不拍。笑死,买个屁,不买立省 100%。

上面两个算是借助数据分析的方法更了解自己的小故事。

第二季度快结束了,第三季度去哪儿呢?考虑到 7,8 月份是暑假,我大概率不会出去玩,所以第三季度的游记估计要和第四季度的合并了。

可以明确的是我已经挑好了中秋节去日本的机票了,这次计划的地点是日本的兵库县,会前往姬路和神户。十一去哪儿,目前还没有想好,但大概率也不会在国内(也不会去日本),因为实在是太挤了。

此外我一定会在今年挑一个下雪的日子去烟台看看,算是北海道平替了(笑)。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精选评论

  1. 硅谷少年 的头像

    朔州雁门关,新广武,杨家将,平型关大捷,右玉的绿化,大秦铁路一列火车240节车厢的震撼,转眼已经是我十几年前的体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