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外地人的 7 年

2024年4月21日,我被人问到:“中国这么多城市,你觉得哪个城市比较好玩?”

“我觉得北京就不错。”我是这么回答的。

然后对方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

北京这个地方有太多可以喷的点了,但我有一些异于常人的思路来夸一下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于一个城市的“好”与“坏”的评判标准变得异常单一,那就是建成区人口。

只要建成区人口多,就是一个好城市,一个有意思的城市,如果建成区人口不但很多,来源还很丰富,那就更好了。按照这个标准,北京至少是中国第二有意思的城市,甚至可能是最有意思的城市。

而且北京不但人多,人口素质还高,来源还很丰富,北京集中了大量的地方驻京机构、外国大使馆、文化机构和高等院校,这群人真的太有意思了,他们做点什么事情,外溢出来,都能让周围人觉得很有意思。

一个有意思的城市一定是多元且复杂的,光是这一点就足够了。

在中国GDP排名前 10 的城市里面,北京是唯一一个能保证每年冬天都下雪的城市,四季分明也给了北京极大的可玩性。

超长的历史又留下了每个年代独有的印记,再加上北京四通八达的交通,实在呆烦了周末还可以出去溜一圈再回来。

如果只是从好玩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北京真的好极了。

当然按照这个标准,上海肯定也很好玩,但是这个时候北京的好玩就有另一个优势体现出来了,那就是便宜。

上海有全英文的 City Walk,北京路边会有老大爷坐着抽烟,旁边还有只野猫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大爷。

问大爷这猫是谁家的的啊,大爷的回答中气十足:“是人民的!”

多好,北京的好玩就是人民的,虽然大家需要挤地铁才能获得这种好玩,但是它是不区分阶级的。

那么从宜居的角度来说,北京宜居吗?和大部分人的想法也完全相反,排除鼻炎给我造成的困扰,我认为北京也非常宜居,不谈医疗教育这些硬条件,就说一个:北京的后现代性。

聊起后现代,拜美国人所赐,想到的总是嬉皮士,抽大麻,反对越战,阿甘等一系列的影像,好像距离中国很远。

实际上后现代本身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概念,它的定义本身就是通过否定现代性实现的,它不能被定义是什么,只能被定义不是什么。

非要总结什么是后现代的话,我只能用这么两句话来解释:所谓的现代性就是坚信“通过艰苦奋斗可以过上幸福生活”这种叙事的思潮,而后现代性则是“奋斗了也没法幸福为什么还要奋斗”或者“既然现在已经幸福了为什么还要奋斗?”这样的想法。

一个向外求,一个(主动或者被迫)向内求。

上海是看着亚逼多,但上海仍然是一个现代性十足的城市,居住在上海的年轻人仍然会把市集、美食、烟火气、City Walk、展览这些美好的意象作为追求目标,收图把它们纳入到生活的意义当中去。

在北京,这些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获取成本(主要是距离成本)高的吓死人。就拿看展来说,展览集中的地方主要是二环里(公立博物馆)和 798,一个 24 小时堵车,一个地铁都不通。

至于市集和烟火气,这两个东西就和北京不沾边,City Walk,如果喜欢看宽大的大马路,那就来吧。

苦中作乐不是不行,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喜欢在北京胡同开个酒店,举办各类活动,看上去很有社区感,然后被真正住在社区,三代都在胡同的本地居民举报扰民。

在一个现代性的国家里面愣是打造出了一个后现代的空间,如果一个人在广州还会追求美食,在上海还会追求精致,在北京追求什么,什么都追求不了,北京靠着高压打破了一切叙事,宏大的不宏大的,全给砸得碎碎的。

这种环境是个人住着就会觉得很操蛋,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把几乎一切叙事都砸的粉粉碎碎之后,某种角度来说也算是迫使一个人回归到了“最原始”的状态,而后现代本身就蕴含了打碎一切的想法在里面,并且后现代本身其实不怎么包含打碎了怎么建设这个命题。

一个违反常识的事情是,一个地方的生活幸福指数不取决于有多少美好的东西可以追求,而在于是不是其实大家都在瞎 JB 过,如果周围所有人人都在一块瞎 JB 过,其实也很幸福,甚至比在花花世界还幸福。毕竟当你在一个打车比地铁还慢的城市里面生活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自己打不起车而难受。

什么 City Walk 美好生活,就希望自个儿家楼下能开个麦当劳。

非要说北京这地方一定对什么东西有追求,那不妨找找卤煮和麦当劳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当一切流行趋势泥沙俱下时,最后会发现还是 麦当劳靠得住。什么人生是轨道还是旷野,都瞎 JB 过呗,你饿不饿,要不要吃麦当劳?

回到最上面的对话,在我说出了“北京就不错。”这个答案之后,我被回应了一句:“你还真是个什么都能接受的人。”

我也不知道是因为我在北京,所以我习惯性的接受了这些,还是我天生就是这么一个人,所以我当时没有做任何回应。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有一个回答很合适:

害,都一样,瞎 JB 过呗。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精选评论